1. 公安领域(14 项)
1)电子车牌功能(行驶证电子副本功能)和驾驶证的电子副本功能,奠定数字化、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基础;
2)与传统车牌配合辩识假冒车牌(套牌车)的功能;
3)区域交通动态管制的组织功能;
4)城市出入口汽车通行时信息的采集与控制(电子篱笆)功能,治安卡口的车辆自动管制功能;
5)重点查控车辆的区域性运行状态全过程记录及回溯;
6)对限速路段的管控功能;
7)采用“时空差分法”实现对超速违章车的全路段监控的功能;
8)区域性路网交通流信息查询(精确到车种和车型);
9)数字化的路查路检功能;
10)车辆的区域性主、被动防盗功能;
11)对“肇事逃逸车辆”及司机的追溯查证功能;
12)城市拥堵区域及路段按时段限制(收费)管控功能;
13)配合“电子眼”系统辨别查证违章司机的功能 ;
14)交通违规、违章的处罚管理的数字化手段。
2. 交通运输领域(8 项)
1)区域性ETC功能;
2)货运车辆运政管理功能(规费管控、资质管控);
3)客运车辆运政管理功能(车、驾资质管控,规费管控,运营路线管控);
4)公交车路线运营状态管理功能(含电子报站功能);
5)大型客运站车辆场站调度管理功能;
6)出租车资质及运营区监控功能;
7)养路费、税费自动征稽管理;
8)高速公路网的路段、区间汽车运行态势查询。
3. 城建领域(8 项)
1)停车场、小区车辆门禁自动收费监控管理功能;
2)停车场、小区泊位查询管理功能;
3)机关、仓库门禁及特殊通道车辆自动管理;
4)区域性自动、快速、实时交通调查功能;
5)区域性车辆分布总量快速查询功能;
6)加油站自动收费监控管理功能;
7)公车运行、消费自动付费监控管理功能;
8)区域路网内车辆主动防盗功能;
三、RFID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RFID作为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美国国防部及商界巨头沃尔玛等企业的积极推动下,电子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译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已被国际上列为本世纪十大技术趋势之一。
这一全球性的应用浪潮,同时也带动了相当多中国企业的及时跟进。据权威预测,我国在未来3到5年,每年至少需要30亿个电子标签。据预测到2010年,RFID跨行业应用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8.37亿元人民币,2005-2010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2.4%。
我国的RFID应用市场经过了导入期,进入初级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的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应用多种多样并且已经成熟。超高频应用虽然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标准、技术和价格等多方面原因应用得非常少,并且几乎全部为小规模试点应用。
国家一直将RFID技术应用作为产业化推进,虽然支助了一些项目,也取得了相关的应用效果,但由于芯片核心技术产品多是进口且采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不一致,因此一直没有找到我国实现RFID产业化的方向。
标准的作用是促进"最佳秩序"的形成,它能极大地促进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电子标签标准的缺失必将影响我国电子标签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2007年国家信息 产业部“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信部无[2007]205号),确定了我国RFID使用UHF 频段(840MHz ~845MHz、920MHz~925MHz),对今后国家RFID技术应用及产品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
由于电子标签的应用牵涉到众多行业,因此其相关的标准盘根错节,非常复杂。具体来讲,电子标签相关的标准涉及电气特性、通信频率、数据格式和元数据、通信 协议、安全、测试、应用等方面。从类别看,电子标签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技术标准(如电子标签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与编码标准(如编码格式、 语法标准等);性能与一致性标准(如测试规范等);应用标准(如车辆及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
另外,我国的RFID自主研发能力并不是很强,许多技术也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已有些国内企业研制出了RFID电子标签和天线,但很多RFID的核心硬件 (芯片和读写器)以及软件技术尚依赖于进口。这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RFID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同时,对RFID应用体系架构、 RFID系统集成与中间件、RFID公共服务体系、RFID测试技术与规范等RFID应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以形成中国RFID技术发展的支撑服务 体系。
除此之外,制定国家RFID市场战略和运营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市场运营机制,尤其是将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进行开发,并对资源的应用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资源型应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