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国际反恐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发起“建设平安城市、平安社区”的号召,中国安防市场也迅速扩大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的增长促进了技术的革命。从目前情况来说,由于城市运行安全技术防范的需要,所涉及的对视频监控需求的增长将是监控领域未来2、3年的头等大事。在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国内外知名的安防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打算一展其宏伟抱负。
北京蛙视通信技术董事长陈瑞军
蛙视通信,正是借着平安城市建设这股“东风”,迅速地扩张安防市场的份额。从2001年成立起至今,蛙视通信实现了“蛙跳式”发展。今年,蛙视公司获得德国莱茵公司颁发的“CE”和“FCC”认证,取得了欧盟市场产品销售的入场券和美国电磁兼容的技术准路。3月份,国际安全与消防技术展览会(ISC)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借此契机,蛙视展示了公司最新的研究成果(VOX-XG)和数字安防监控的全新理念,进一步打开了海外市场。蛙视用了六年的时间,将企业打造成安防行业知名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额近8000万元,同时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领域的智能交通项目中不断取得佳绩。那么,作为市场上领先的光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蛙视赢得佳绩的关键是什么?智能交通市场吸引它的又是什么呢?抱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蛙视通信公司董事长陈瑞军先生。
ITS:蛙视通信作为全球专业市场上领先的视频光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创立以来取了骄人成绩,请您谈谈视频监控领域的现状和前景?
陈瑞军:2003年,视频传输方式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技术的转变。监控技术发展是多种技术的融合,而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的飞跃。越来越多有通讯技术背景和经验的公司进入到了安防行业,这样使得安防行业技术革新加快,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对于蛙视来说,未来,我们的宏观策略是实现合作共赢,例如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并购也可能成为我们扩大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ITS:您如何看待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和城际高速机电系统这两个市场?蛙视在交通领域的这两大市场里是如何定位的?
陈瑞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应该说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过去我们城市的交通智能化管理可能仅仅局限于电子警察和路况监控,使用的设备和传输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有的就是用点对点光端机组成的星型传输网络,有的甚至连传输都没有,仅仅是在监控点本地放一个录像机或者信号控制机。现在我们知道城市机动车越来越多,道路情况越来越复杂,原本简单的设备和简单的功能慢慢表现出他的劣势。打个比方:城市某关键的路口拥堵了,现场只有一个交警值勤,采用手动控制信号灯的方式疏堵,如果此时路口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在交警处理现场的时间内,要么信号灯重新按照程序设定时间自动托管,要不增加警力。这样一来在城市交通高峰期或者警力紧张的情况下,交通拥堵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如果路口的信号灯能够由指挥中心接管,在高峰期路口发生拥堵的时候,指挥中心能够依据监控视频提供的该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量图像灵活控制切换信号灯,那么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路口拥堵情况能够及时避免或者解决。这个例子仅仅是我们智能交通中最简单的一个功能需求。成熟的城市智能交通的需求,不仅要求道路、路口的视频信号向中心实现联网,同时信号灯控制、情报板数据、告警音频信号、电子警察数据甚至未来的监控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的数据都应该统一向指挥中心传输,中心也应该是平台化的集中管理。这对传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业务要丰富,而且要提供平台所需的功能丰富的网管支持。
随着各城市绕城快速和联络线网的飞速发展,联网方式也应该和道路分布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最早的城市监控大多采用是采用点对点设备组成的星型网络,这种结构在未来复杂路网的情况下对光纤资源的浪费和施工、维护的难度显而易见。现在我们的设备已经具备了支持绕城路环状联网的功能,也研发了支持主干道沿途链状节点机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上面提到的多业务同传需求,而且符合路网分布情况,既节约了光纤资源,也符合智能交通这个课题对技术领先性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交管部门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而降低了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所以,每一路道路监控视频我认为都应该是非压缩的原始视频。这个特点不仅是为了满足交管部门现有的业务需求,也是为未来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