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发展迅速,人、财、物流动性强,是典型的流动型、外向型、口岸型城市。由于外来人口多,流动量大,社会治安较为复杂,靠传统的人海战术,现有警力无法有效保障社会安全。因此,创新警务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才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突破口,才是维稳处突的根本所在。
2007年初,深圳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全国首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在肯定前期科技强警工作成绩的同时,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深圳市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为迎接2011年大运会所提出的安保工作要求和创建情况如何?记者带着上述疑问采访了深圳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陈少翔处长。
信息化建设应用成绩显着
自深圳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以后,深圳市公安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强警之路,制定了以科技为支撑、以信息化为引领,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发展“路线图”,以超常规力度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近年来,深圳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领导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金盾工程”一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实战、服务民生”,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地不断深入推进,基本建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八大资源库和16类57个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体系;同时自主研发了50多个应用系统,基本满足了各警种、各部门的业务需求。
深圳市公安机关通过推广应用全省警务综合系统,率先引入“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网上阅卷”和“全打法律文书”等功能,实现了办案“一网通”,规范了基层执法工。据统计,目前全局有12000余名民警应用该系统。这种综合办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仅实现了市局、分局、派出所公文的三级网上处理和流转,并且由此衍生了服务社会、方便群众的“网上”窗口。2008年,仅出入境管理部门,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制证、邮政快递”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办理个人港澳审批手续78万人次,占全年总受理量(165万人次)的47%。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对城市基础要素的数字化管理,现已采集建立摄像头、路灯杆、门楼牌、公共场所等近60个警用图层,为指挥调度、巡逻勤务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警卫等多类业务系统提供服务,如深圳市交警支队依托该系统在全国率先研发出路灯杆报警定位功能,为群众提供了精确的报警定位服务,提高了处警效率。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每接报5起警情,就有1起是借助路灯杆报警定位标志报告的。
2006年,深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在腾讯网、深圳新闻网、奥一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率先推出“虚拟警察”警警、察察和网络报警岗亭,实现了非紧急警情互联网上办理。“虚拟警察”除每天24小时接受网民的报案外,还同时在网上宣传法律知识,与网民聊天。据了解,刚开通时每天有2000多人次网民与“虚拟警察”沟通,目前也保持着每天400人次的沟通量。通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相结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刑侦部门的网络矩阵百库比对、网上作战系统的建设应用,以机制为依托,以服务实战为导向,通过百库比对、全警追逃、全网查控、动态管理的方式,在网络上布警,开展网上作战,构建了严密的社会治安打防控管控平台,初步实现了对在逃人员的精确打击和对高危人员的动态管控,截至2008年底,该系统已比中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201人、查获吸毒人员11304人次、发现3634人次在深活动的贩毒前科人员。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深圳信息化应用已经进入到深度开发、深度应用的阶段。
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为解决暂住证管理不断弱化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深圳市公安局从2006年初开始,便积极推动建立、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弱化“户籍”概念,强化“居民”观念。通过建设应用居住证系统,实现动态“人”的管理和静态“居住地”的管理服务相结合,确保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失控,截至目前办证量已达930万张。
三年规划为信息化工作纵深发展提速
面对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掀起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五次警务革命热潮,去年,为了落实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以及省厅提出的“五个一网”要求,深圳市公安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迎头赶上,决定在全局进行公安信息化警务革命,把公安信息化作为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作为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抓好公安信息化的顶层规划和统筹推进。
2008年10月21日,深圳市公安局召开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全警大会作了动员部署,由市局确定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影响大、难度高的项目重点突破,全力推广应用;各警种瞄准全国同行中的领先水平,确定各自的重点项目,迎头赶上,实现超越。深圳市副市长、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李铭在对深圳公安信息化工作要求时,提出“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公安工作进步发展的根本大计,只能进、不能退,只许胜、不许败。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要做好表率,在领会上要真学真懂,在思路上要真转真变,在贯彻上要真抓真干,以自身的榜样效应,带动全局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入开展。”
为了加速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纵深发展,深圳市依据“规划三年、全局统筹、分段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思路,计划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每半年确定一批具体事项,重点推进。力争通过五个周期、两年半的时间,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
深圳市公安局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新一轮公安工作大发展;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强制实施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为根本原则,推进信息化工作;以大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为龙头,探索建立新型警务机制;以考核政策为导向,解决信息化建设源头性问题;以规章制度为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管理;以资格考试为手段,提升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以专业人才为骨干,加强信息化专门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到2010年底,在完成金盾工程二期规定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构建一个由“情报信息系统”为龙头,以“警务综合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和“一网通门户网站”为基础,建设一个“信息化核心应用平台”,解决好上级各种条状应用系统的“落地”问题,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全警考核的信息化应用格局。
届时,将全面完成“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省厅提出的“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信息研判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的工作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和一线民警的工作效率、提升警务指挥和行政运转效率、提升“打防控”效率,实现业务考核、指挥机制、情报信息、基础管理和全警应用等五个方面上台阶,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争当全国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
信息化警务工作机制不断创新
公安信息化带来的必然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而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建立起“警力配置最优、资源消耗最低、警务效益最大”的警务工作机制。深圳警方近年来不断创新,在建设信息化警务的道路上多次率先领跑,革新求变,与时俱进,进而实现了公安警务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集约、从模糊到精确、从被动到主动、从低速到高效的转变。
信息化已经成为整体提升公安工作水平、建立现代警务机制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的一项中心任务,这既为深入推进信息建设应用提供了历史性的宝贵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大运安保体系
2008年11月,深圳市大运会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并在深圳市公安局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指出深圳大运会安保工作是一件大事,要及早准备、及早部署。
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办大运就是办城市”以及节俭办大运的指示精神,深圳市公安局坚持“要借助大运安保工作,全面加强公安科技建设,在赛后留下丰厚科技遗产和安保工作经验”的宗旨,提出要紧密围绕大运会安保工作需求,充分依托和利用我局现有科技资源,加强整合共享,以场馆安防系统建设为基础,以视频监控、通信调度、票证查验为重点,建设大运会安保科技系统,实现警力调度、勤务指挥、防控处置等业务的有机结合。要建立简洁高效、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突机制,为大运各项安保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支持,并将在赛后继续承担日常管理和大型活动安保的相关任务。
并遵循“需求主导”、“业主自建”、“分级负担”、“租建结合”、“整合共享”原则,构建安保指挥系统、场馆安保系统、电子票证查验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和公安专用系统。其中,场馆安保运行图和场馆安防系统两大设计是关键,安保指挥系统是核心,场馆安保系统是重点(集成了业主自建原则中的场馆安防系统),电子票证查验系统是保障,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和系统安全是基础,公安专用系统是补充,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安保技术体系。
安全是大运会成功最大标志。大运安保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公安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大运安保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集全市之力共同做好各项大运安保工作。
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圳警方必将以信息化为支点,不断更新观念,变革机制和提升效能。深圳警队最终出路还是要靠科技强警,要寻求一种高科技手段把警察武装到牙齿的新型警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