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用示范工程
推进十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探索完善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1.环境监测。一是环境质量监控,二是移动源监控,三是结合环保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
2.智能安防。利用现有的电信网等固定网络及互联网,采用RFID、传感器、智能图像分析、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建设具有人口动态实时管理功能的社区智能对讲门禁、社区单元视频拍照记录、家庭安防综合应用系统,并实现门禁管理与公安人口信息平台的对接。
3.智能交通。整合本市以埋地线圈、摄像探头等传感设备获得的交通流量信息,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议;应用传感技术对全市停车位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实时交通流量信息,提供点到点服务等。
4.物流管理。通过RFID技术在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流程管理等等。
5.楼宇节能管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楼宇中每个单元的温度、湿度、照明进行实时监控,达到楼宇节能管理的目的。并逐步增加楼宇安防、门禁、电梯管理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功能。
6.智能电网。以远程智能电力终端为突破口,形成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双向信息通信、远程监控、信息存储、负荷分配技术,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并开展万户以上示范工程建设。
7.医疗。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管理,带动RFID标识装置的研发和产业化。
8.精准控制农业。在马陆葡萄园开展综合试点,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微量元素等参数,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与专家系统进行比对,自动进行通风、滴灌、控温、补光等操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9.世博园区。在世博园区实施电子门票、陆上和水上电子围栏、智能电网等应用项目,将世博园区建设成为物联网技术的集中应用示范区,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
10.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区,集中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