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开考。据悉,在北京、江苏、大庆等地考生全部“刷脸”进场。
考生陆续进入考场,拿着准考证和身份证先入门登记,然后再接受人像识别。进入考场后,监考老师指引考生坐在摄像头前拍照,将考生身份证放在识别仪上,人像识别系统的电脑屏幕上马上呈现出考生的证件照片和现场拍摄头像以及考生的姓名、考场座位号等信息。监考老师根据这些信息提示考生按规定就座准备考试。每个考生的人像识别过程只需要几秒钟时间。据悉,此次法考是在每个考场内都配备了人像识别系统,因此大大节省了考生的时间。
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手机、商场、公园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据相关分析报告显示,预计今年起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
人脸识别技术佳 应用领域广泛
采集证件照就是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的一种,叫做有配合人脸识别,分为认证和查询两个步骤,需要被识别者的配合。而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还包括半人脸识别和非配合人脸识别。半配合人脸识别也分为认证和查询,要求光照稳定,不需要被识别者配合,一般应用在受限的通道或者卡口,对相关人员进行黑/白名单比对;非配合人脸识别以查询为主,通常应用在光照复杂、被识别者姿态不确定等视频监控的动态布控场合,进行黑名单查询。
其实,不仅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人脸识别作为“21世纪十大影响人类生活”的革命性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刑侦、门禁、支付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刑侦领域,人脸识别以其高速自动识别能力将公安部门从人工比对照片的“人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了社会安全防范水平;人脸识别门禁可以直接通过刷脸的方式获取脸部信息进行开门,以其方便与准确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选择;支付领域,2017年,支付宝、京东、苏宁等公司纷纷宣布用户可以进行刷脸支付。随着我国开展智慧城市等项目,数据采集上的难度也大幅降低,人脸识别质量得到提升,有望扩展到更多领域。
人脸识别技术频获政策认可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AI领域的研发和推广被很多国家上升至国家级战略规划。人脸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类,目前已经逐渐在各领域得到应用,其对人精准的辨别特性使得各领域逐步加大对人脸识别的重视和应用推广。近年来相关政策的频频出台也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刷脸”尚需谨慎
“刷脸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泄露、安全隐患等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如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成了决定这项技术能否普及的关键。
目前,在很多人看来,人的脸部特征有很强的唯一性,这使得人脸支付安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但这项新技术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尚未克服。尽管机器人脸辨认的准确度高于肉眼,但仍会小概率呈现“误判”,尤其是对相似度高的脸容易出现识别误差。
结束语
除此之外,刷脸技术还需政府加强监管、引导建立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升级技术、制定法律、加强监管、普及知识等需要诸多方面共同发力,做到技术、法规“双保险”,共同维护“刷脸时代”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