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D、IC卡等产生的大量数据并不能自动构成对于决策有所帮助的信息,他们只是从某种角度反映了系统的一些表面现象,我们必须通过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多元统计分析等手段,从中提取能够具体说明问题的决策辅助信息,以帮助我们完成系统诊断、问题辨识、效果预判及后评估等决策分析过程(参见图2)。
交通状态观测分析是针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宏观状态而展开的工作,其目的是把握宏观发展态势,例如城市交通模式的变化趋势、道路交通拥堵的变化趋势、交通需求伴随城市结构的变化趋势等。
交通行为观测分析是针对交通个体行为特征而展开的工作,其目的是掌握不同类型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点,以使得对策设计更加适应交通参与者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分析模型体系是将宏观分析模型(例如传统的“四阶段”模型)与微观分析模型(例如交通行为分析模型)加以融合而形成的。
2.3.分析技术的需求结构
上述技术分析能力的建立需要对应于规划与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这种技术需求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的协同
进一步划分为:城市结构及形态与交通网络规划、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影响评估、局部开发模式(例如TOD)与交通微结构设计等。
(2)城市交通模式的引导
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空间和时间概念下的多种交通方式服务水平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结构特征与公交线网调整及运输组织、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与公交运行条件改善、综合交通的服务整合等。
(3)道路交通拥堵的控制
进一步划分为:道路交通拥堵态势评估与对城市影响分析、道路交通拥堵关联性分析与交通瓶颈识别、大面积瘫痪性拥堵的预警与控制等。